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3D打印“元機器人”能夠進行推進、運動、傳感和決策。圖片來源:鄭小雨研究團隊/UCLA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工程師團隊開發了一種可一步構建機器人的新設計策略和3D打印技術。這項研究進展發表在《科學》雜志上,展現了各種能夠行走、機動和跳躍的微型機器人的構造。
此次打印的超材料由包含感覺、移動和結構元素的內部網絡組成,可按照程序設置自行移動。由于移動和傳感的內部網絡已就位,唯一需要的外部組件就是為機器人供電的小電池。而新方法的關鍵是壓電超材料的設計和印刷,壓電超材料是一種復雜的晶格材料,可響應電場改變形狀和移動,或基于物理力而產生電荷。
該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UCLA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鄭小雨表示,新方法將有助于發展一類自主材料,其可取代目前制造機器人的復雜組裝過程。新方法將復雜的運動、多種傳感模式和可編程決策能力緊密集成在一起,類似于生物系統中的神經、骨骼和肌腱協同工作,以執行受控運動。
研究團隊展示了這種機器人與板載電池和控制器的集成,以實現3D打印機器人的完全自主操作,每個機器人都有指甲那么大。這些“元機器人”有望帶來生物醫學機器人的新設計,如自轉向內窺鏡或體內“游泳機器人”;未來其還可探索危險環境,如在倒塌的建筑物中快速進入密閉空間,評估危險級別并尋找被困在瓦礫中的人。
研究人員稱,他們的驅動元件可在整個機器人中精確布置,以在各種類型的地形上進行快速、復雜和擴展的運動。他們還提出一種設計機器人材料的方法,以便用戶可制作自己的模型并將材料直接打印到機器人中。
研究人員演示了3個具有不同功能的“元機器人”:一個展示了繞過S形拐角和隨機放置障礙物的能力;另一個可在撞擊時逃跑;第3個可在崎嶇的地形上行走,甚至可小幅度跳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